社區處在黨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,是體現群眾利益最直接、聯系群眾最密切、反映群眾呼聲最集中的工作領域。今年以來,臨汾市蒲縣五鹿社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繼續深化“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”的部署要求,打造“黨建融共建,一網黨群行”品牌,力爭通過社區“12345”工作法,進一步強化社區服務功能,增強社區凝聚力,全面推動社區治理品牌創建工作順利開展。
一網:以10個綜治平安網格為單位,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向居民小區(片區)延伸,針對共駐單位多、黨員流動性大等特點,堅持組織設置與網格劃分相融合,設置8個網格黨支部,通過規范機關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“雙報到、雙服務”,社區黨組織將報到的595名黨員全部編入居住地所在網格,做到黨員信息入“冊”、聯系入“群”。形成以全科網格員、黨員干部為骨干的網格服務隊伍,實現基層黨建網和社會治理網“一張網融合”。
兩員:一是全科網格員。圍繞“全科網格”工作事項,常態化完成工作任務,對矛盾糾紛、治安問題、風險隱患、利益群體信訪訴求等開展排查并及時上報,協助各職能部門做好網格化工作和服務管理工作。
二是在職黨員。在職黨員利用“八小時之外”的時間,通過群眾“點單”、黨員“領單”、社區“派單”、網格“驗單”的方式開展各類志愿服務,化身為“服務員”、“宣傳員”,將黨建工作的觸角涉及到每家每戶,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。如:幫助居民下載反詐APP、線上繳納醫療保險、政策宣傳、居家隔離監督、構建疫苗“紅色屏障”、汛期勸離群眾等等。社區黨組織根據黨員服務時長進行登記核分,給予相應的“道德銀行”積分獎勵,積分可在“愛心超市”兌換生活物品。
三進:五鹿社區將轄區內3200余院落、樓宇按照綜治平安網格進行了統一數字編號管理,依托紅色包聯積極開展黨員、網格員進小區、進樓院、進家庭,聽民意、聽困難、聽需求的活動,第一時間將群眾的意愿、意見和訴求收集上來,通過報到黨員、黨組織快速解決群眾身邊的實際困難,讓“小事不出網格、信訪不出社區”。
四清:網格員都要對所負責區域的情況掌握清楚,做到家庭情況清、人員類別清、基礎設施清、隱患矛盾清。
黨員要做到包聯住戶政策清、信息清、困難清、訴求清。一是通過為黨員家庭懸掛“共產黨員戶”標識牌,讓黨員亮身份、樹形象、作表率,在參與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作用。二是組建“社區聯合黨委——社區黨組織——網格員、網格輔助員——聯戶黨員”四級微信群,利用黨員“紅色包聯”132個微信群宣傳各項政策,收集各項問題,確保溝通有效,政策第一時間直達每家每戶,同時將居民的所思所盼、民聲民意直通社區聯合黨委,形成民生清單,把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落實到民心實處。
五線:資源匯聚在一線、信息應用在一線、矛盾化解在一線、服務強化在一線、平安實現在一線。
社區是黨、政府與人民的“連心橋”,是千千萬萬居民生產生活的棲息地,也是城市治理中的最小“細胞”,連接著政府和百姓,承擔著讓黨的聲音落地的重任,感知著居民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。以“黨群同行·善治蒲邑”積分管理特色品牌為切口和抓手,全面做實做優五鹿社區“黨建融共建,一網黨群行”的各項工作,特別是網格員規范管理、黨員聯戶、黨員認領民生清單、網格黨支部建設工作,使得社區群眾的大事小情,件件有著落、事事有回應,傾力打造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。
來源:臨汾政法微信公眾號